流浪地球,中国智慧—《流浪地球2》观后感
来源: | 作者:宋炜 | 发布时间: 2023-02-10 | 646 次浏览 | 分享到:

香港澳六宝典资料大全

2019年,看完新上映的《流浪地球1》,我写了篇观后感——《从皆大欢喜到舍生取义》,将《流1》高度评价为“国产片的里程碑巨作”,从创意到特效都是顶级的。在文末,我致谢刘慈欣,因为“他向我们展示了2500年跨度的地球流浪,让我们知道有些事业——可能不只是应对三体人——需要N代人的努力。这种深邃的历史眼光只有可能属于中国人”,接下来我引用了大家都会背诵的“愚公移山”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典故,我认定,“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四年过去了,《流浪地球2》上映,好评如潮,我也满怀期待地走进了影院。这是前传,介绍了“流浪地球”计划的由来,其间贯穿了三条人物线,分别是刘培强(吴京)、图恒宇(刘德华)和周喆直(李雪健)。《流2》交代了刘培强结婚生子和成为顶级航天员的过程,篇幅不短,主要作用是交代剧情。

图恒宇的人生是一出悲剧,开车分心导致妻女身亡,后又为让女儿在虚拟世界复活而动用智能量子计算机,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导致月球坠落,接二连三的错误,已经注定了在任何一部电影里,这类角色都只有死亡一条路。当然,大部分在最后还会完成自我救赎,《流2》剧情也是这么设计的。他的女儿则是注定悲剧,老爸非要取名“图丫丫”,涂鸦都是随手的,命不够硬,不吉利。

电影中的周喆直是个智者,思维深邃,温文尔雅,德高望重。有人说,他仿佛周总理的化身。确实有这个可能性,周总理是新中国最伟大的外交家,周喆直则在联合政府舌战群儒,一言九鼎。而且周喆直有多个场景身穿笔挺中山装,胸前别着红色小国旗,高仿别着“为人民服务”胸章的总理形象,电影中还有一个侧脸,完全就是周总理的扮相。我理解这是剧组在向周总理致敬。

周喆直这个名字也挺有意思,很拗口,中国很少有方言能把这三个字读得顺口,就是生造出来的名字。百度百科这么解释“喆”字:“喆,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哲学,不仅以现代哲学的“两相对立、相互验证而相衡”作为人的终极追求,而且以此“止戈为武”的精准明示,解决“夫礼,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的问题、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紧密、和谐的关系后,能够轻松孜力追求“道”的境界,以完成“土生人、人成仁以王、王成全为主”的高级进化过程。这是中华文明延衍、傲然屹立的实力保障。”联想到电影的主题,让人若有所思。

(二)

香港澳六宝典资料大全

《流2》的创意与特效延续了《流1》的高水准。给我印象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超高速太空电梯,可以把人从地面送到外太空的空间站。与其说是电梯,不如它就是有固定金属轨道的火箭,向下喷射火焰,获得向上的推动力。印象中这是好莱坞科幻大片中没有见过的场景。而战斗机与导弹之间的追逐,战斗机向上垂直飞行,大规模无人机作战,场面宏大,吸引眼球,但并不是首创。

“逐月计划”和“移山计划”(即后来的“流浪地球计划”),一听就是中国人的创意,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嫦娥奔月(逐月)和愚公移山,都是中国人自幼熟知的。曾有西方人做过精辟的总结,中国人的神话充满了对大自然和上帝的挑战,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女娲补天,还有竟敢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这在西方神话是不多见的。更重要的是,挑战并不是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佛斯那样总是功亏一篑,而是互有胜负,后羿就成功的射下了9个太阳。逆天改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中国人独有的骨子里的倔强与骄傲。

涉猎有限,我不太清楚西方科幻小说和电影的套路。以我仅有的《三体》和《流浪地球》阅读经验来看,中国科幻,或者说刘氏科幻的一大特点就是:不但敢想,似乎还可以实施。造一万台行星发动机,驱动地球远航,离开太阳系,听着仿佛痴人说梦,但仔细想想,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吧?还有刚才提到的太空电梯,联想到现在日益成熟的高铁、火箭技术,似乎已经触手可及了。至于集中全球所有的核弹,在月球环形山以相控阵阵列布置核弹,通过冲击波的叠加,对月球实施爆破,我猜想现在人类都已具备这个能力了。

“愚公”是中国独有的,他们不但有远大的想象力,更有非凡的执行力。近年来,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所以,中国人在“流浪地球”计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非常合理的。未来若有一天真的要造诺亚方舟的时候,中国人肯定是主力。前几年好莱坞电影《环太平洋》中的战斗机甲也是在中国制造的,看来西方人对此也有共识。

(三)

在影片主旨的透露方面,《流1》多用隐喻,《流2》则直白得多。在被“数字生命计划”挑战,全世界都动摇的时候,只有中国一力承担月球发动机和地球行星发动机的试验,晓晞对周喆直说,“周老师,这对我们不公平”。去月球安装核弹,没有任何生还的可能,沙溢饰演的张鹏说“五十岁以上的人出列”,周喆直问:“晓晞,你觉得这样公平吗?”这是灵魂拷问,很难回答。

只有中国承担发动机试验,显然不公平,但中国若不做,则“流浪地球”计划将胎死腹中。五十岁以上的人赴死,把生的机会留给年轻人,道理谁都懂,但这对五十岁以上的人确实不公平——在面临全人类生死存亡的时候谈公平实在太奢侈了。

刘培强接受智能机器人面试,他表示之所以应聘空间站航天员,是因为他要为自己的孩子争取一个进入地下城的名额,让自己的妻子可以以监护人的身份陪同进入,这样一家人都能得到拯救。但智能机器人毫无感情的跟他说,你的妻子只剩80多天的生命,你正确的做法是让你的岳父陪同孩子进入地下城。刘培强那一刻情绪失控了。任何人处在他的位置,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才是符合公平原则的呢?

影片对于公平的探讨比较直白,对于正义的探讨则比较隐晦。图恒宇的所作所为,于公是有害的,但他对女儿的爱相当感人,当然,更多的是对自己过失的 愧疚和赎罪,毕竟女儿已经不在人世。

影片最激烈的战斗场景是“数字生命计划”支持者的反叛,站在“流浪地球”计划支持者一方,对方是屠杀己方的叛军,罪不容诛。但在对方角度,他们一定认为,自己才是站在正义的一方,所以毫不犹豫的与太空电梯自爆,毅然赴死,舍生取义。

《流浪地球》其实是在探讨公平与正义,价值观与人性,不过套了科幻片的外壳。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与正义,不同的时间周期,不同的立场,答案肯定不一样。从治国角度做个类比,有小仁政,还有大仁政,落实到当前的具体政策,差异很大。而中国作为地球上存续最久(5000年)、保存完整的文明,和仅有千余年或数百年文明史的国家相比,理应具有最长远的眼光,最有资格提出和主推持续2500年的“流浪地球”计划。

基辛格讲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一群人保护得很好。面对大洪水,西方人选择乘诺亚方舟逃离,而中国人则是大禹治水,驯服它。过去多年来,好莱坞一直在输出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美国队长、超人、蝙蝠侠一次次地拯救世界。所以要感谢《流浪地球》,他用好莱坞的方式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人也有自己的英雄,不同的是,我们的英雄往往不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而是一群人,以及被造就出的一大批人。

PS:刘慈欣本职工作是山西娘子关发电厂的计算机工程师,他在那里一待就是30多年。硬核科幻的科技基础首先是新能源,能源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星际航行、地球流浪、太空电梯等各种奇思妙想得以实现的大前提。大刘作为工科生,在能源企业工作,对各种能源形式都不陌生,从事的还是计算机专业,具备了成为顶级科幻小说家的知识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