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非遗新造物·2019”圆桌会在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开幕。期间,活动举办了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颁奖仪式,随后发布了“活力非遗智库”,为“活力非遗智库”首批专家成员颁发聘书,并发布了“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
“非遗新造物——创意风物志”年度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项目,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城市艺术周协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支持,于11月25日在289艺术园区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开展。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评选活动同日在南方+客户端正式上线。
展览划分为“非遗新风物”“青年新力量”“品牌新创力”三个主题展区,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核心策展理念,汇聚了非遗传承人、院校师生、企业与社会机构的创新力量,通过一批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案例的集中展现,书写新时代的“风物志”。
参评作品包括非遗项目产品、或以非遗为主题创作的衍生品,分为创新、体验、产业三个部分展出,从器物创新、场景体验、再到市场化产业发展,展现非遗产品以及当地风土人情与产业生态:作品《时有微凉不是风》是广绣非遗的艺术化再现,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联手,将宋诗所描述的夏夜、竹林、虫鸣、微风等景物以一种更接近现代语境的抽象方法来表现,具有工艺细节;《珠绣文创》将民间绣娘、传统文化、审美时尚、工业化生产等异质元素协调起来,为日常消费产品赋予了广府文化的附加值;《醒·狮》IP是融合广东的醒狮非遗,将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
十大“非遗新造物”亮相
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颁奖仪式上,“活力非遗智库”专家组成评委会根据传承价值、创新价值、传播价值、市场价值四个价值维度评选出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
麦秆画灯(潮州)、潮犬(湛江)、傩韵(湛江)、瑶蓝之恋(韶关)、麦秆工艺蓝牙音响(潮州)、满堂红水晶玲珑系列产品(深圳)、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原创排瑶手鼓(清远)、莞草包(东莞)、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东莞)荣获该奖项;
评委会得分最高的5件参评作品: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珠绣文创(广州)、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东莞)、大良鱼灯(佛山)、凝(广州)获得评委会颁发2019年度广东“非遗新造物”评委会大奖。
评委会得分最高的5件参评作品: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珠绣文创(广州)、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东莞)、大良鱼灯(佛山)、凝(广州)获得评委会颁发2019年度广东“非遗新造物”评委会大奖。
为吸引更多来自美术院校与青年工作室的跨界力量,关注和参与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事业,评委会特别提名具有借鉴意义的作品,授予2019年度“非遗新造物”青年创力奖,获奖作品包括:The gift、吉时感、《醒·狮》系列、造物本院——岭南手造活态馆服务系统设计、老爷保贺。
发布“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
会上,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发布了“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该孵化行动包含五大项目,将采取“非遗+平台+产业”的“N+1+1=新造物”的非遗生产性保护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岭南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硕成果。
其中,为整合全社会非遗生产性保护力量,推动非遗资源与现代设计跨界合作,由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联合非遗、媒体、设计、艺术、教育、文旅、市场等领域专家共同发起“活力非遗智库”,为政府与工作站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学术支持。
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将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共建“活力非遗研究发布平台”,与广州美术学院、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广州文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机构推出“非遗新造物研究计划”与“非遗新造物孵化计划”。
同时在2020年度继续开展“活力非遗致敬人物”与“非遗新造物”优秀案例评选两大品牌活动,从“见人见物”两方面为“非遗新造物”的人才培养与产品开发竖立业界标杆,实现非遗回归生活的最终指向。
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
麦秆画灯(潮州)
作者: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
推荐单位: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麦杆画文创产品由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副馆长李熙团队主创。李熙曾多年任职广东美术馆策展人。麦杆画文创产品包括灯饰、手账本、笔筒三个部分。灯饰把抽象的图案与具象的鱼、蝴蝶等麦秆画作品结合,具有多种灯光效果,可作为床头灯等提供照明,亦可作为家中摆饰。产品通过非遗与家居产业的结合,在提升家居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同时,为非遗产品拓宽销售市场。
潮犬(湛江)
潮玩非遗!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出炉
21日下午,“非遗新造物·2019”圆桌会在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开幕。期间,活动举办了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颁奖仪式,随后发布了“活力非遗智库”,为“活力非遗智库”首批专家成员颁发聘书,并发布了“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
“非遗新造物——创意风物志”年度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项目,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城市艺术周协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支持,于11月25日在289艺术园区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开展。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评选活动同日在南方+客户端正式上线。
展览划分为“非遗新风物”“青年新力量”“品牌新创力”三个主题展区,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核心策展理念,汇聚了非遗传承人、院校师生、企业与社会机构的创新力量,通过一批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案例的集中展现,书写新时代的“风物志”。
参评作品包括非遗项目产品、或以非遗为主题创作的衍生品,分为创新、体验、产业三个部分展出,从器物创新、场景体验、再到市场化产业发展,展现非遗产品以及当地风土人情与产业生态:作品《时有微凉不是风》是广绣非遗的艺术化再现,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联手,将宋诗所描述的夏夜、竹林、虫鸣、微风等景物以一种更接近现代语境的抽象方法来表现,具有工艺细节;《珠绣文创》将民间绣娘、传统文化、审美时尚、工业化生产等异质元素协调起来,为日常消费产品赋予了广府文化的附加值;《醒·狮》IP是融合广东的醒狮非遗,将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
十大“非遗新造物”亮相
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颁奖仪式上,“活力非遗智库”专家组成评委会根据传承价值、创新价值、传播价值、市场价值四个价值维度评选出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
麦秆画灯(潮州)、潮犬(湛江)、傩韵(湛江)、瑶蓝之恋(韶关)、麦秆工艺蓝牙音响(潮州)、满堂红水晶玲珑系列产品(深圳)、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原创排瑶手鼓(清远)、莞草包(东莞)、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东莞)荣获该奖项;
评委会得分最高的5件参评作品: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珠绣文创(广州)、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东莞)、大良鱼灯(佛山)、凝(广州)获得评委会颁发2019年度广东“非遗新造物”评委会大奖。
此外,“青年新力量”展区展出从2019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等平台遴选产生的省内美术院校“非遗+文创”优秀案例。展区分为传承、解构、再造、融合等四个单元,展现新生代对传统非遗不同维度的再创造。参展对象既包括美术院系在读生、毕业生,也包括青年教师、青年创业者及其工作室作品。
为吸引更多来自美术院校与青年工作室的跨界力量,关注和参与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事业,评委会特别提名具有借鉴意义的作品,授予2019年度“非遗新造物”青年创力奖,获奖作品包括:The gift、吉时感、《醒·狮》系列、造物本院——岭南手造活态馆服务系统设计、老爷保贺。
发布“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
会上,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发布了“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该孵化行动包含五大项目,将采取“非遗+平台+产业”的“N+1+1=新造物”的非遗生产性保护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岭南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硕成果。
其中,为整合全社会非遗生产性保护力量,推动非遗资源与现代设计跨界合作,由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联合非遗、媒体、设计、艺术、教育、文旅、市场等领域专家共同发起“活力非遗智库”,为政府与工作站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学术支持。
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将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共建“活力非遗研究发布平台”,与广州美术学院、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广州文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机构推出“非遗新造物研究计划”与“非遗新造物孵化计划”。
同时在2020年度继续开展“活力非遗致敬人物”与“非遗新造物”优秀案例评选两大品牌活动,从“见人见物”两方面为“非遗新造物”的人才培养与产品开发竖立业界标杆,实现非遗回归生活的最终指向。
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
麦秆画灯(潮州)
作者: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
推荐单位: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麦杆画文创产品由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副馆长李熙团队主创。李熙曾多年任职广东美术馆策展人。麦杆画文创产品包括灯饰、手账本、笔筒三个部分。灯饰把抽象的图案与具象的鱼、蝴蝶等麦秆画作品结合,具有多种灯光效果,可作为床头灯等提供照明,亦可作为家中摆饰。产品通过非遗与家居产业的结合,在提升家居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同时,为非遗产品拓宽销售市场。
潮犬(湛江)
作者:湛江市文化馆
推荐单位: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雷州石狗被誉为“南方兵马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雷州石狗是古代多民族民俗文化大融合的产物,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呈祥灵物”到“守护神”的演变。《潮犬》对“雷州石狗”这一形象进行提取,将非遗与当下流行的“手办”文化相结合,是对“雷州石狗”品牌化的塑造,也是石狗进行符号化传播的应用。作者将石狗的表情进行生动化演绎,跟流行的“撸猫”“撸狗”白领文化相契合,以此增强年轻人的共鸣。
傩韵(湛江)
潮玩非遗!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出炉
21日下午,“非遗新造物·2019”圆桌会在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开幕。期间,活动举办了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颁奖仪式,随后发布了“活力非遗智库”,为“活力非遗智库”首批专家成员颁发聘书,并发布了“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
“非遗新造物——创意风物志”年度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项目,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城市艺术周协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支持,于11月25日在289艺术园区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开展。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评选活动同日在南方+客户端正式上线。
展览划分为“非遗新风物”“青年新力量”“品牌新创力”三个主题展区,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核心策展理念,汇聚了非遗传承人、院校师生、企业与社会机构的创新力量,通过一批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案例的集中展现,书写新时代的“风物志”。
参评作品包括非遗项目产品、或以非遗为主题创作的衍生品,分为创新、体验、产业三个部分展出,从器物创新、场景体验、再到市场化产业发展,展现非遗产品以及当地风土人情与产业生态:作品《时有微凉不是风》是广绣非遗的艺术化再现,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联手,将宋诗所描述的夏夜、竹林、虫鸣、微风等景物以一种更接近现代语境的抽象方法来表现,具有工艺细节;《珠绣文创》将民间绣娘、传统文化、审美时尚、工业化生产等异质元素协调起来,为日常消费产品赋予了广府文化的附加值;《醒·狮》IP是融合广东的醒狮非遗,将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
十大“非遗新造物”亮相
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颁奖仪式上,“活力非遗智库”专家组成评委会根据传承价值、创新价值、传播价值、市场价值四个价值维度评选出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
麦秆画灯(潮州)、潮犬(湛江)、傩韵(湛江)、瑶蓝之恋(韶关)、麦秆工艺蓝牙音响(潮州)、满堂红水晶玲珑系列产品(深圳)、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原创排瑶手鼓(清远)、莞草包(东莞)、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东莞)荣获该奖项;
评委会得分最高的5件参评作品: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珠绣文创(广州)、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东莞)、大良鱼灯(佛山)、凝(广州)获得评委会颁发2019年度广东“非遗新造物”评委会大奖。
此外,“青年新力量”展区展出从2019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等平台遴选产生的省内美术院校“非遗+文创”优秀案例。展区分为传承、解构、再造、融合等四个单元,展现新生代对传统非遗不同维度的再创造。参展对象既包括美术院系在读生、毕业生,也包括青年教师、青年创业者及其工作室作品。
为吸引更多来自美术院校与青年工作室的跨界力量,关注和参与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事业,评委会特别提名具有借鉴意义的作品,授予2019年度“非遗新造物”青年创力奖,获奖作品包括:The gift、吉时感、《醒·狮》系列、造物本院——岭南手造活态馆服务系统设计、老爷保贺。
发布“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
会上,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发布了“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该孵化行动包含五大项目,将采取“非遗+平台+产业”的“N+1+1=新造物”的非遗生产性保护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岭南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硕成果。
其中,为整合全社会非遗生产性保护力量,推动非遗资源与现代设计跨界合作,由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联合非遗、媒体、设计、艺术、教育、文旅、市场等领域专家共同发起“活力非遗智库”,为政府与工作站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学术支持。
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将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共建“活力非遗研究发布平台”,与广州美术学院、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广州文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机构推出“非遗新造物研究计划”与“非遗新造物孵化计划”。
同时在2020年度继续开展“活力非遗致敬人物”与“非遗新造物”优秀案例评选两大品牌活动,从“见人见物”两方面为“非遗新造物”的人才培养与产品开发竖立业界标杆,实现非遗回归生活的最终指向。
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
麦秆画灯(潮州)
作者: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
推荐单位: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麦杆画文创产品由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副馆长李熙团队主创。李熙曾多年任职广东美术馆策展人。麦杆画文创产品包括灯饰、手账本、笔筒三个部分。灯饰把抽象的图案与具象的鱼、蝴蝶等麦秆画作品结合,具有多种灯光效果,可作为床头灯等提供照明,亦可作为家中摆饰。产品通过非遗与家居产业的结合,在提升家居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同时,为非遗产品拓宽销售市场。
潮犬(湛江)
作者:湛江市文化馆
推荐单位: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雷州石狗被誉为“南方兵马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雷州石狗是古代多民族民俗文化大融合的产物,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呈祥灵物”到“守护神”的演变。《潮犬》对“雷州石狗”这一形象进行提取,将非遗与当下流行的“手办”文化相结合,是对“雷州石狗”品牌化的塑造,也是石狗进行符号化传播的应用。作者将石狗的表情进行生动化演绎,跟流行的“撸猫”“撸狗”白领文化相契合,以此增强年轻人的共鸣。
傩韵(湛江)
作者:吴爱珍 陈境玲 徐小倩 王忆敏 任雨萍
推荐单位: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湛江傩舞”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祭祀仪式,被称为“中国舞蹈艺术的活化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作者以陶土为媒介,把湛江海洋生物元素结合在傩面具的形象之中,从形式、素材、材质、载体各方面对傩舞面具进行大胆重置,将湛江傩舞变成可带走的艺术品。作品荣获2019年深圳文博会银奖。
瑶蓝之恋(韶关)
潮玩非遗!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出炉
21日下午,“非遗新造物·2019”圆桌会在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开幕。期间,活动举办了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颁奖仪式,随后发布了“活力非遗智库”,为“活力非遗智库”首批专家成员颁发聘书,并发布了“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
“非遗新造物——创意风物志”年度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项目,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城市艺术周协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支持,于11月25日在289艺术园区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开展。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评选活动同日在南方+客户端正式上线。
展览划分为“非遗新风物”“青年新力量”“品牌新创力”三个主题展区,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核心策展理念,汇聚了非遗传承人、院校师生、企业与社会机构的创新力量,通过一批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案例的集中展现,书写新时代的“风物志”。
参评作品包括非遗项目产品、或以非遗为主题创作的衍生品,分为创新、体验、产业三个部分展出,从器物创新、场景体验、再到市场化产业发展,展现非遗产品以及当地风土人情与产业生态:作品《时有微凉不是风》是广绣非遗的艺术化再现,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联手,将宋诗所描述的夏夜、竹林、虫鸣、微风等景物以一种更接近现代语境的抽象方法来表现,具有工艺细节;《珠绣文创》将民间绣娘、传统文化、审美时尚、工业化生产等异质元素协调起来,为日常消费产品赋予了广府文化的附加值;《醒·狮》IP是融合广东的醒狮非遗,将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
十大“非遗新造物”亮相
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颁奖仪式上,“活力非遗智库”专家组成评委会根据传承价值、创新价值、传播价值、市场价值四个价值维度评选出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
麦秆画灯(潮州)、潮犬(湛江)、傩韵(湛江)、瑶蓝之恋(韶关)、麦秆工艺蓝牙音响(潮州)、满堂红水晶玲珑系列产品(深圳)、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原创排瑶手鼓(清远)、莞草包(东莞)、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东莞)荣获该奖项;
评委会得分最高的5件参评作品: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珠绣文创(广州)、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东莞)、大良鱼灯(佛山)、凝(广州)获得评委会颁发2019年度广东“非遗新造物”评委会大奖。
此外,“青年新力量”展区展出从2019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等平台遴选产生的省内美术院校“非遗+文创”优秀案例。展区分为传承、解构、再造、融合等四个单元,展现新生代对传统非遗不同维度的再创造。参展对象既包括美术院系在读生、毕业生,也包括青年教师、青年创业者及其工作室作品。
为吸引更多来自美术院校与青年工作室的跨界力量,关注和参与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事业,评委会特别提名具有借鉴意义的作品,授予2019年度“非遗新造物”青年创力奖,获奖作品包括:The gift、吉时感、《醒·狮》系列、造物本院——岭南手造活态馆服务系统设计、老爷保贺。
发布“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
会上,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发布了“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该孵化行动包含五大项目,将采取“非遗+平台+产业”的“N+1+1=新造物”的非遗生产性保护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岭南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硕成果。
其中,为整合全社会非遗生产性保护力量,推动非遗资源与现代设计跨界合作,由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联合非遗、媒体、设计、艺术、教育、文旅、市场等领域专家共同发起“活力非遗智库”,为政府与工作站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学术支持。
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将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共建“活力非遗研究发布平台”,与广州美术学院、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广州文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机构推出“非遗新造物研究计划”与“非遗新造物孵化计划”。
同时在2020年度继续开展“活力非遗致敬人物”与“非遗新造物”优秀案例评选两大品牌活动,从“见人见物”两方面为“非遗新造物”的人才培养与产品开发竖立业界标杆,实现非遗回归生活的最终指向。
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
麦秆画灯(潮州)
作者: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
推荐单位: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麦杆画文创产品由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副馆长李熙团队主创。李熙曾多年任职广东美术馆策展人。麦杆画文创产品包括灯饰、手账本、笔筒三个部分。灯饰把抽象的图案与具象的鱼、蝴蝶等麦秆画作品结合,具有多种灯光效果,可作为床头灯等提供照明,亦可作为家中摆饰。产品通过非遗与家居产业的结合,在提升家居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同时,为非遗产品拓宽销售市场。
潮犬(湛江)
作者:湛江市文化馆
推荐单位: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雷州石狗被誉为“南方兵马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雷州石狗是古代多民族民俗文化大融合的产物,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呈祥灵物”到“守护神”的演变。《潮犬》对“雷州石狗”这一形象进行提取,将非遗与当下流行的“手办”文化相结合,是对“雷州石狗”品牌化的塑造,也是石狗进行符号化传播的应用。作者将石狗的表情进行生动化演绎,跟流行的“撸猫”“撸狗”白领文化相契合,以此增强年轻人的共鸣。
傩韵(湛江)
作者:吴爱珍 陈境玲 徐小倩 王忆敏 任雨萍
推荐单位: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湛江傩舞”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祭祀仪式,被称为“中国舞蹈艺术的活化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作者以陶土为媒介,把湛江海洋生物元素结合在傩面具的形象之中,从形式、素材、材质、载体各方面对傩舞面具进行大胆重置,将湛江傩舞变成可带走的艺术品。作品荣获2019年深圳文博会银奖。
瑶蓝之恋(韶关)
作者:林子雯
推荐单位: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乳源是广东省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瑶人“好五色衣裳”。《瑶蓝之恋》陶瓷盘从瑶族刺绣、服装中,提炼出梧桐树纹、花果纹、万字纹、龙图腾纹、八角星纹、碎花纹、莲花塘纹、连体对鸟纹等一系列图纹,并将民族色彩与国际色卡进行对应,使之得以在全球化语境中被认知和识别。
麦秆工艺蓝牙音响(潮州)
作者:郑烨娃
推荐单位: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作者郑烨娃出身于工艺世家。她工艺手法既传承了传统麦杆画精致细腻的细切工艺,又继承了父亲郑和创新的麦秆工艺的高浮雕造型技法,使作品具有木雕般的层次感与镂空视觉。作品将麦秆画与蓝牙音响这种符合主流消费人群审美需求的载体进行结合,让人耳目一新。郑烨娃还对麦秆画原材料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提升,以解决大麦原料稀缺的问题。
满堂红水晶玲珑系列产品(深圳)
作者:深圳国瓷永丰源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红釉彩瓷(满堂红)烧制技艺”产生于清末,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传承人刘权辉是家族第五代传承人。他结合当代陶瓷技术,复原高温大红陶瓷色釉制作,开发出“水晶玲珑”技艺。“水晶玲珑”技艺是继釉下彩绘、釉下雕花等又一突破性的创新工艺:先采用镂雕技法在瓷器坯体上镂出若干一定形状的玲珑眼,再用特制的玲珑釉把眼填平,施釉后高温烧成。
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
潮玩非遗!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出炉
21日下午,“非遗新造物·2019”圆桌会在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开幕。期间,活动举办了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颁奖仪式,随后发布了“活力非遗智库”,为“活力非遗智库”首批专家成员颁发聘书,并发布了“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
“非遗新造物——创意风物志”年度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项目,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城市艺术周协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支持,于11月25日在289艺术园区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开展。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评选活动同日在南方+客户端正式上线。
展览划分为“非遗新风物”“青年新力量”“品牌新创力”三个主题展区,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核心策展理念,汇聚了非遗传承人、院校师生、企业与社会机构的创新力量,通过一批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案例的集中展现,书写新时代的“风物志”。
参评作品包括非遗项目产品、或以非遗为主题创作的衍生品,分为创新、体验、产业三个部分展出,从器物创新、场景体验、再到市场化产业发展,展现非遗产品以及当地风土人情与产业生态:作品《时有微凉不是风》是广绣非遗的艺术化再现,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联手,将宋诗所描述的夏夜、竹林、虫鸣、微风等景物以一种更接近现代语境的抽象方法来表现,具有工艺细节;《珠绣文创》将民间绣娘、传统文化、审美时尚、工业化生产等异质元素协调起来,为日常消费产品赋予了广府文化的附加值;《醒·狮》IP是融合广东的醒狮非遗,将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
十大“非遗新造物”亮相
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颁奖仪式上,“活力非遗智库”专家组成评委会根据传承价值、创新价值、传播价值、市场价值四个价值维度评选出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
麦秆画灯(潮州)、潮犬(湛江)、傩韵(湛江)、瑶蓝之恋(韶关)、麦秆工艺蓝牙音响(潮州)、满堂红水晶玲珑系列产品(深圳)、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原创排瑶手鼓(清远)、莞草包(东莞)、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东莞)荣获该奖项;
评委会得分最高的5件参评作品: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珠绣文创(广州)、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东莞)、大良鱼灯(佛山)、凝(广州)获得评委会颁发2019年度广东“非遗新造物”评委会大奖。
此外,“青年新力量”展区展出从2019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等平台遴选产生的省内美术院校“非遗+文创”优秀案例。展区分为传承、解构、再造、融合等四个单元,展现新生代对传统非遗不同维度的再创造。参展对象既包括美术院系在读生、毕业生,也包括青年教师、青年创业者及其工作室作品。
为吸引更多来自美术院校与青年工作室的跨界力量,关注和参与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事业,评委会特别提名具有借鉴意义的作品,授予2019年度“非遗新造物”青年创力奖,获奖作品包括:The gift、吉时感、《醒·狮》系列、造物本院——岭南手造活态馆服务系统设计、老爷保贺。
发布“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
会上,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发布了“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该孵化行动包含五大项目,将采取“非遗+平台+产业”的“N+1+1=新造物”的非遗生产性保护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岭南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硕成果。
其中,为整合全社会非遗生产性保护力量,推动非遗资源与现代设计跨界合作,由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联合非遗、媒体、设计、艺术、教育、文旅、市场等领域专家共同发起“活力非遗智库”,为政府与工作站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学术支持。
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将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共建“活力非遗研究发布平台”,与广州美术学院、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广州文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机构推出“非遗新造物研究计划”与“非遗新造物孵化计划”。
同时在2020年度继续开展“活力非遗致敬人物”与“非遗新造物”优秀案例评选两大品牌活动,从“见人见物”两方面为“非遗新造物”的人才培养与产品开发竖立业界标杆,实现非遗回归生活的最终指向。
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
麦秆画灯(潮州)
作者: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
推荐单位: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麦杆画文创产品由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副馆长李熙团队主创。李熙曾多年任职广东美术馆策展人。麦杆画文创产品包括灯饰、手账本、笔筒三个部分。灯饰把抽象的图案与具象的鱼、蝴蝶等麦秆画作品结合,具有多种灯光效果,可作为床头灯等提供照明,亦可作为家中摆饰。产品通过非遗与家居产业的结合,在提升家居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同时,为非遗产品拓宽销售市场。
潮犬(湛江)
作者:湛江市文化馆
推荐单位: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雷州石狗被誉为“南方兵马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雷州石狗是古代多民族民俗文化大融合的产物,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呈祥灵物”到“守护神”的演变。《潮犬》对“雷州石狗”这一形象进行提取,将非遗与当下流行的“手办”文化相结合,是对“雷州石狗”品牌化的塑造,也是石狗进行符号化传播的应用。作者将石狗的表情进行生动化演绎,跟流行的“撸猫”“撸狗”白领文化相契合,以此增强年轻人的共鸣。
傩韵(湛江)
作者:吴爱珍 陈境玲 徐小倩 王忆敏 任雨萍
推荐单位: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湛江傩舞”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祭祀仪式,被称为“中国舞蹈艺术的活化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作者以陶土为媒介,把湛江海洋生物元素结合在傩面具的形象之中,从形式、素材、材质、载体各方面对傩舞面具进行大胆重置,将湛江傩舞变成可带走的艺术品。作品荣获2019年深圳文博会银奖。
瑶蓝之恋(韶关)
作者:林子雯
推荐单位: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乳源是广东省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瑶人“好五色衣裳”。《瑶蓝之恋》陶瓷盘从瑶族刺绣、服装中,提炼出梧桐树纹、花果纹、万字纹、龙图腾纹、八角星纹、碎花纹、莲花塘纹、连体对鸟纹等一系列图纹,并将民族色彩与国际色卡进行对应,使之得以在全球化语境中被认知和识别。
麦秆工艺蓝牙音响(潮州)
作者:郑烨娃
推荐单位: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作者郑烨娃出身于工艺世家。她工艺手法既传承了传统麦杆画精致细腻的细切工艺,又继承了父亲郑和创新的麦秆工艺的高浮雕造型技法,使作品具有木雕般的层次感与镂空视觉。作品将麦秆画与蓝牙音响这种符合主流消费人群审美需求的载体进行结合,让人耳目一新。郑烨娃还对麦秆画原材料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提升,以解决大麦原料稀缺的问题。
满堂红水晶玲珑系列产品(深圳)
作者:深圳国瓷永丰源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红釉彩瓷(满堂红)烧制技艺”产生于清末,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传承人刘权辉是家族第五代传承人。他结合当代陶瓷技术,复原高温大红陶瓷色釉制作,开发出“水晶玲珑”技艺。“水晶玲珑”技艺是继釉下彩绘、釉下雕花等又一突破性的创新工艺:先采用镂雕技法在瓷器坯体上镂出若干一定形状的玲珑眼,再用特制的玲珑釉把眼填平,施釉后高温烧成。
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
作者:丁敏团队设计 梁雪珍绣制
推荐单位: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时有微凉不是风》由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教授丁敏团队设计,广绣传承人梁雪珍绣制。丁敏连续8年与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研究“广绣当代创作”等课题。作品结合现代语境的抽象点、线、面,以及刺绣主体具象的工艺细节,拓宽了广绣在空间装饰领域的应用形式。该作品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设计团队还开发了同主题的“广绣工具包”。工具包为用户提供完成一件独立广绣摆件所需的工具、材料、以及纸质和网络教程。研习者购买工具包后,可自学广绣基础针法,并最终完成一座精美的广绣屏风。屏风可拆卸成独立的四件,也可以随意组合,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员。
原创排瑶手鼓(清远)
作者:唐买社吊
推荐单位: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瑶族长鼓制作技艺”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长鼓早在宋代便有流传。瑶族长鼓有两种用途,一是在瑶族传统习俗“祭盘王”中作为礼器使用,二是作为乐器用于歌舞,以示祈祷和庆贺。
作者唐买社吊,是连南“鼓王”、“瑶族长鼓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桥辛二公的徒弟。他开发出新一代民间乐器“排瑶手鼓”。手鼓具备独特的调音器,可击拍出不同的高低音效果,以及当地特有的原生态鼓韵律,让传统鼓声融入到现代音乐中。作品被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
排瑶手鼓多次被政府、学校、商家批量采购,用于文化传播、教学应用、商业活动等多个领域。连南正致力将瑶族长鼓和“排瑶手鼓”打造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旅游纪念品。唐买社吊还在村中定期开设学习班,传授瑶族长鼓制作技艺,为贫困户、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
莞草包(东莞)
潮玩非遗!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出炉
21日下午,“非遗新造物·2019”圆桌会在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开幕。期间,活动举办了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颁奖仪式,随后发布了“活力非遗智库”,为“活力非遗智库”首批专家成员颁发聘书,并发布了“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
“非遗新造物——创意风物志”年度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项目,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城市艺术周协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支持,于11月25日在289艺术园区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开展。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评选活动同日在南方+客户端正式上线。
展览划分为“非遗新风物”“青年新力量”“品牌新创力”三个主题展区,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核心策展理念,汇聚了非遗传承人、院校师生、企业与社会机构的创新力量,通过一批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案例的集中展现,书写新时代的“风物志”。
参评作品包括非遗项目产品、或以非遗为主题创作的衍生品,分为创新、体验、产业三个部分展出,从器物创新、场景体验、再到市场化产业发展,展现非遗产品以及当地风土人情与产业生态:作品《时有微凉不是风》是广绣非遗的艺术化再现,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联手,将宋诗所描述的夏夜、竹林、虫鸣、微风等景物以一种更接近现代语境的抽象方法来表现,具有工艺细节;《珠绣文创》将民间绣娘、传统文化、审美时尚、工业化生产等异质元素协调起来,为日常消费产品赋予了广府文化的附加值;《醒·狮》IP是融合广东的醒狮非遗,将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
十大“非遗新造物”亮相
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颁奖仪式上,“活力非遗智库”专家组成评委会根据传承价值、创新价值、传播价值、市场价值四个价值维度评选出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
麦秆画灯(潮州)、潮犬(湛江)、傩韵(湛江)、瑶蓝之恋(韶关)、麦秆工艺蓝牙音响(潮州)、满堂红水晶玲珑系列产品(深圳)、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原创排瑶手鼓(清远)、莞草包(东莞)、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东莞)荣获该奖项;
评委会得分最高的5件参评作品: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珠绣文创(广州)、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东莞)、大良鱼灯(佛山)、凝(广州)获得评委会颁发2019年度广东“非遗新造物”评委会大奖。
此外,“青年新力量”展区展出从2019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等平台遴选产生的省内美术院校“非遗+文创”优秀案例。展区分为传承、解构、再造、融合等四个单元,展现新生代对传统非遗不同维度的再创造。参展对象既包括美术院系在读生、毕业生,也包括青年教师、青年创业者及其工作室作品。
为吸引更多来自美术院校与青年工作室的跨界力量,关注和参与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事业,评委会特别提名具有借鉴意义的作品,授予2019年度“非遗新造物”青年创力奖,获奖作品包括:The gift、吉时感、《醒·狮》系列、造物本院——岭南手造活态馆服务系统设计、老爷保贺。
发布“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
会上,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发布了“非遗新造物·2020”孵化行动。该孵化行动包含五大项目,将采取“非遗+平台+产业”的“N+1+1=新造物”的非遗生产性保护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岭南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硕成果。
其中,为整合全社会非遗生产性保护力量,推动非遗资源与现代设计跨界合作,由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联合非遗、媒体、设计、艺术、教育、文旅、市场等领域专家共同发起“活力非遗智库”,为政府与工作站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学术支持。
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将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共建“活力非遗研究发布平台”,与广州美术学院、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广州文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机构推出“非遗新造物研究计划”与“非遗新造物孵化计划”。
同时在2020年度继续开展“活力非遗致敬人物”与“非遗新造物”优秀案例评选两大品牌活动,从“见人见物”两方面为“非遗新造物”的人才培养与产品开发竖立业界标杆,实现非遗回归生活的最终指向。
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
麦秆画灯(潮州)
作者: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
推荐单位: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麦杆画文创产品由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副馆长李熙团队主创。李熙曾多年任职广东美术馆策展人。麦杆画文创产品包括灯饰、手账本、笔筒三个部分。灯饰把抽象的图案与具象的鱼、蝴蝶等麦秆画作品结合,具有多种灯光效果,可作为床头灯等提供照明,亦可作为家中摆饰。产品通过非遗与家居产业的结合,在提升家居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同时,为非遗产品拓宽销售市场。
潮犬(湛江)
作者:湛江市文化馆
推荐单位: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雷州石狗被誉为“南方兵马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雷州石狗是古代多民族民俗文化大融合的产物,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呈祥灵物”到“守护神”的演变。《潮犬》对“雷州石狗”这一形象进行提取,将非遗与当下流行的“手办”文化相结合,是对“雷州石狗”品牌化的塑造,也是石狗进行符号化传播的应用。作者将石狗的表情进行生动化演绎,跟流行的“撸猫”“撸狗”白领文化相契合,以此增强年轻人的共鸣。
傩韵(湛江)
作者:吴爱珍 陈境玲 徐小倩 王忆敏 任雨萍
推荐单位: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湛江傩舞”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祭祀仪式,被称为“中国舞蹈艺术的活化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作者以陶土为媒介,把湛江海洋生物元素结合在傩面具的形象之中,从形式、素材、材质、载体各方面对傩舞面具进行大胆重置,将湛江傩舞变成可带走的艺术品。作品荣获2019年深圳文博会银奖。
瑶蓝之恋(韶关)
作者:林子雯
推荐单位: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乳源是广东省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瑶人“好五色衣裳”。《瑶蓝之恋》陶瓷盘从瑶族刺绣、服装中,提炼出梧桐树纹、花果纹、万字纹、龙图腾纹、八角星纹、碎花纹、莲花塘纹、连体对鸟纹等一系列图纹,并将民族色彩与国际色卡进行对应,使之得以在全球化语境中被认知和识别。
麦秆工艺蓝牙音响(潮州)
作者:郑烨娃
推荐单位: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作者郑烨娃出身于工艺世家。她工艺手法既传承了传统麦杆画精致细腻的细切工艺,又继承了父亲郑和创新的麦秆工艺的高浮雕造型技法,使作品具有木雕般的层次感与镂空视觉。作品将麦秆画与蓝牙音响这种符合主流消费人群审美需求的载体进行结合,让人耳目一新。郑烨娃还对麦秆画原材料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提升,以解决大麦原料稀缺的问题。
满堂红水晶玲珑系列产品(深圳)
作者:深圳国瓷永丰源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红釉彩瓷(满堂红)烧制技艺”产生于清末,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传承人刘权辉是家族第五代传承人。他结合当代陶瓷技术,复原高温大红陶瓷色釉制作,开发出“水晶玲珑”技艺。“水晶玲珑”技艺是继釉下彩绘、釉下雕花等又一突破性的创新工艺:先采用镂雕技法在瓷器坯体上镂出若干一定形状的玲珑眼,再用特制的玲珑釉把眼填平,施釉后高温烧成。
时有微凉不是风(广州)
作者:丁敏团队设计 梁雪珍绣制
推荐单位: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时有微凉不是风》由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教授丁敏团队设计,广绣传承人梁雪珍绣制。丁敏连续8年与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研究“广绣当代创作”等课题。作品结合现代语境的抽象点、线、面,以及刺绣主体具象的工艺细节,拓宽了广绣在空间装饰领域的应用形式。该作品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设计团队还开发了同主题的“广绣工具包”。工具包为用户提供完成一件独立广绣摆件所需的工具、材料、以及纸质和网络教程。研习者购买工具包后,可自学广绣基础针法,并最终完成一座精美的广绣屏风。屏风可拆卸成独立的四件,也可以随意组合,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员。
原创排瑶手鼓(清远)
作者:唐买社吊
推荐单位: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瑶族长鼓制作技艺”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长鼓早在宋代便有流传。瑶族长鼓有两种用途,一是在瑶族传统习俗“祭盘王”中作为礼器使用,二是作为乐器用于歌舞,以示祈祷和庆贺。
作者唐买社吊,是连南“鼓王”、“瑶族长鼓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桥辛二公的徒弟。他开发出新一代民间乐器“排瑶手鼓”。手鼓具备独特的调音器,可击拍出不同的高低音效果,以及当地特有的原生态鼓韵律,让传统鼓声融入到现代音乐中。作品被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
排瑶手鼓多次被政府、学校、商家批量采购,用于文化传播、教学应用、商业活动等多个领域。连南正致力将瑶族长鼓和“排瑶手鼓”打造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旅游纪念品。唐买社吊还在村中定期开设学习班,传授瑶族长鼓制作技艺,为贫困户、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
莞草包(东莞)
作者:东莞市道滘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推荐单位: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莞草编织业曾是道滘镇、乃至东莞市的一大经济支柱。东莞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莞草编织业。除大量应用于草席生产外,“莞草编织技艺”还用于各种生产、生活物品。
近年来,道滘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联合专业设计研发机构,组织传承人创新编织技艺,制作茶具垫、地毯、花盘、笔筒、灯具、椅子、屏风、玩具、手袋、家居装饰品等生活器具。
系列产品通过莞草与牛皮、塑料、竹子、漆木等其他材质的融合,寻求莞草编制品在创新设计、材质混搭、应用领域的突破,帮助莞草进入酒店、餐饮、民宿等多种旅游场景。
系列产品曾参加2017年阿斯塔纳世界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意大利米兰“塔外:创享——创意让生活更美好设计周”等,并以“莞然”注册商标进行系统开发利用。
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东莞)
作者:何帅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团队
推荐单位: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东莞龙舟制作技艺三维可交互操作的APP,第二部分为东莞龙舟制作技艺三维制作动画。东莞龙舟三维可交互操作的APP是东莞首款基于三维数字建模、可交互操作的非遗传承与展示APP。在APP的基础上,团队运用数字动画的表现形式,完整展示东莞龙舟制作技艺全过程。
何帅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团队,是国内较早运用数字化手段研究、推广、服务非遗项目的非遗数字化团队,率先提出“非遗+数字化+设计+制作”的非遗项目传承与展示思路。除龙舟制作技艺外,团队还为东莞千角灯、木鱼歌、茶山游园会、麒麟舞等非遗项目开发数字化展示产品。
【记者】李文轩 黄堃媛 实习生 王奕玮
【摄影】李细华 实习生 李姗恒
【作者】 李文轩;李细华;黄堃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